Skip to content

卫星通信

频段

航天器运行轨道

  1. 低地(球)轨道近地(球)轨道(LEO:Low Earth Orbit)
  2. 轨道高度:约400-2000公里;
  3. 应用: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、测地卫星、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。

  4. 中地球轨道(MEO:Middle Earth Orbit)

  5. 轨道高度:2000-36000公里之间;
  6. 应用:GPS、GLONASS等导航卫星系统。

  7.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(GTO: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)(椭圆轨道)

  8. 特点:近地点在1000公里以下、远地点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度(约36000公里);
  9. 应用:为霍曼转移轨道的运用之一,经加速后可达地球静止轨道(GEO)。常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酬载能力作为火箭性能指标。

  10. 地球同步轨道(GEO:Geostationary Orbit)

  11. 轨道高度:约36000 km;
  12. 特点: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、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、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(23时56分4秒),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.1公里秒。
  13. 应用: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。

地球同步轨道分为以下三种:

  • 地球静止轨道(GEO:Geostationary Orbit)(正圆轨道)

    • 特点:轨道面的倾角为零度,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,从地球上仰望卫星仿佛悬挂在太空静止不动。
  •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(IGSO: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)

    • 特点:倾角不为0的地球同步轨道,星下点轨迹是一个跨南北半球的“8”字。
  • 极地轨道同步轨道,又叫太阳同步轨道(SSO:Sun-synchronous Orbit)

    • 特点: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,轨道倾角接近90度。适用于全球范围内进行观测和应用的气象卫星、导航卫星、地球资源卫星等。
    • 应用:倾斜轨道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是移动的,但每天可以经过特定的地区,用于科研、气象或军事情报的搜集,以及两极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通信。